您的位置  :首页教科动态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组织完成全省“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课题结题答辩工作
日期:2022-12-06 10:53:42   浏览量:0
  近日,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组织完成全省“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课题结题答辩工作。本项工作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实施,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助,以腾讯会议线上形式按地区分组进行。答辩工作旨在加强协作研究,搭建学习平台,总结与提升我省未来学校在学习空间、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智慧课堂、组织管理、师生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省内各市(州)、县(市、区)教科所科研人员、未来学校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答辩会分长春地区、吉林地区、其他地区共三大组12小组分别进行。答辩会上,课题负责人分别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综述与思路、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或结论、研究成效与分析、研究创新与思考等方面进行答辩汇报,并即席回答专家提问。专家组针对各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取得的成果成效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为课题的深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2022年11月15日上午,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协助省教科院承办长春地区49项课题结题答辩工作。答辩会议分3小组同步进行,答辩专家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和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团队组成。长春市各县(市、区)教育科研领导、各级STEM课题负责人、科研基地示范校领导、兼职科研人员以及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部、编辑部全体成员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
图1 长春地区结题答辩会评审专家
\
\
\
图2 长春地区结题答辩会现场
 \
图3 长春地区结题答辩会主持人
  
  郭天宝院长、徐向东副院长、郭喜永副院长对长春地区答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长春市工作做得很精致,组织有力,指导到位,过程扎实,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同时提出几点希望:一要提高对未来教育的认识,协同创新、共谋发展;二要持续推进未来学校的建设,要继续深化研究;三要培优树典,搭建平台,持续推出优质研究成果。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淑琴表示,感谢省教科院对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信任,感谢刘玉副所长给予的精准指导,感谢兄弟市(州)对长春市的热情关注和帮助。她强调,长春市会继续努力,推进未来教育课题研究提质升级。
  
  2022年11月17日上午,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助省教科院承办吉林地区72项课题结题答辩工作。答辩会议分7小组同步进行,答辩专家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和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组成。吉林地区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教科所领导、市直学校科研领导及STEM教育各成员学校领导、教师800余人参加会议。
 \ 
图4 吉林地区结题答辩会评审专家
 \ 
\
\
图5 吉林地区结题答辩会现场
  \
图6 吉林地区结题答辩会主持人、联席主持人
  
  郭天宝院长对吉林地区未来学校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汇报内容呈现了课题组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积淀,未来教育是“互联网+”的新教育景观,希望各课题组从未来视角解读未来教育,从技术视角研究未来教育,推动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省教科院徐向东副院长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评价吉林市组织工作认真细致,前期指导到位,基层学校重视科研,研究扎实有效,答辩质量高。王春峰所长在总结中指出,希望所有学校要珍惜这样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积极构建高效的全新育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科研人的力量。
  
  2022年11月28日下午,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长春、吉林地区以外市(州)16项课题结题答辩工作。答辩会议分2小组同步进行,答辩专家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组成。市(州)教科所工作人员、未来学校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  
图7 延边州、通化、辽源、松原、白山、长白山等地结题答辩会评审专家
\  
图8 延边州、通化、辽源、松原、白山、长白山等地结题答辩会现场
 \ 
图9  延边州、通化、辽源、松原、白山、长白山等地结题答辩会主持人、联席主持人
  
  徐向东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组课题研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凝练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各课题组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等;二是研究具有实效。在科研引领下,各课题组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破解了教学实践问题;三是课题立意新颖,研究视角开阔,具有研究价值。他指出,今后各课题组要着眼未来教育元素,做好前瞻性、长期性、跟踪性研究,梳理出具有未来教育特色的研究成果。刘玉副所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场答辩涉及面广、各地区参与积极性高。包括延边州、通化、辽源、松原、白山、长白山等地,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教科所;选题很有意义,各课题组着眼于未来教育,对多个命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过程比较扎实,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达到预期成效。她强调,在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时代,教育生态已从封闭、线性、有序走向开放、复杂、动态,各课题组的研究更要打破校园围墙,突破时空界限,守正创新,深化研究,发挥优势,凝练成果,使我省未来学校建设行稳致远。
  
  郭天宝院长指出,我省在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结构、智慧课堂、组织管理、师生评价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多所学校科研成果在“第七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进行分享,“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3.0”已发布,希望各地各校趁势而为,再创佳绩。他强调,省教科学院高度重视未来学校建设和未来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将在几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传播未来学校教育理念;二是树立未来学校建设典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设立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未来学校专项课题,由基础教育研究所具体管理和推进;四是举办未来学校发展论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五是建立未来学校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在课题研究、质量提升、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撰稿:郭彦松、

审核:刘————

责编: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