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育资讯 > 

OECD发布《解锁高质量教学》研究报告

日期:2025-04-11 09:04:00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 20

  2025年4月3日,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学校+”网络第三次全球会议在葡萄牙举行。本次会议以“解锁高质量教学”为主题,OECD教育和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发布《解锁高质量教学》研究报告。报告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支持高质量教学的5个关键目标以及20种实践行动;结合对40个国家150多所学校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艺术性以及通过协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育系统的必要性。

 

  报告指出,在一个以快速创新和不断变化为特征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关注有望带来变革的最新趋势或技术。然而,正如PISA测评所显示的,通过仔细研究课堂现状来改进现有的教学实践,可能是解决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的一种强有力的、甚至可能更安全的方法。

  报告指出,高质量教学具有五个关键目标。一是确保认知参与。核心是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付出充分而持续的努力,坚持理解复杂的想法或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非结构化问题。为此,教师要确保适当的挑战水平,嵌入有意义的背景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第一手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二是制作优质学科内容。侧重于建立对学科的深刻理解——从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技能到如何应用这些思想和技能的批判眼光。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解释和说明、提供准确和连贯的内容、建立联系和探究学科的性质来确保学科内容的质量。三是提供社交情感支持。重点是创建支持性的课堂氛围和有利于学习的同伴关系。教师明确地教授和培养学生社会情感技能,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练习这些技能的机会。四是促进课堂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组织学生合作机会和全班讨论来促进课堂上的高质量互动。五是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反馈。教师通过设定学习目标、诊断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反馈和适应学生思维来仔细评估和指导学生进步的持续过程。

 

 

  报告指出,上述这些实践对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结果具有因果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哪些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在什么地方有效,为何有效,对谁有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这些实践最有影响力。这就需要迈向更循证的教学,真正将科学研究转化为课堂实践。教育科研领域也正经历一场范式转变,从单向的把研究成果施加于学校和教师,转向一种更为复杂且持久的双向交流模式,通过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协同互动来增强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的有效性,确保高质量的教学。

 

  报告指出,高质量的教学不仅仅与教师有关。班级规模、课程设计、学校文化氛围等因素在帮助教师实现高质量教学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必须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机制来赋能学校和教师。例如,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协作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利用数据和研究推动改进等方式,从教师和学校背景的角度审视个体实践的复杂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系统变革。